在商務合作中,簽約是必要的一步,可以確保雙方合作的順利進行,也能為將來如果引發合作爭議,提供必要的憑證。
在當前的簽約場景中,除了過去的紙質合同簽約,還有電子合同簽約。電子合同簽約給人們提供了一種嶄新的簽約思路。但是,在簽約的過程中,人們最為關心的莫過于電子合同文件有效性的問題。
那么,關于電子合同簽約后,如何證明合同文件的有效,接下來就給大家簡單講講。
1、 公證:并非合同生效要件
公證在全國應用面很廣,到處都有公證處。提交了公證書以后法院認可的程度是會比較高的。但是需要澄清一個誤區,很多人認為,合同只有經過公證才會生效。然而公證并非合同的生效要件,合同一經簽署甚至口頭達成合意就具備了法律效力,合同是否具有法律效力,與公證與否基本沒有關系,除非締約各方把公證作為合同生效的一個前提條件。
公證在合同訴訟中最主要的作用是加強證據的證明效力,因為公證員會要求締約各方當著公證員的面簽署合同,并且要驗證締約方的身份,這種方法在紙質合同的年代是非常可靠的,因此公證之后的證據材料很難在庭審過程中被推翻。
但是,公證難以解決的是“實時存證”問題,基本上就是對公證員看到的現狀進行公證,然而電子證據是很注重“源頭實時存證”的,這一點差別有時候會導致千差萬別的結果,畢竟電子合同在做公證之前是什么樣無法證明。
2、 時間戳:要搭配身份認證技術
時間戳就是以時間為軸,在什么時間做了什么事、生成了什么、存在什么,蓋章取證,保證了行為的不可抵賴性。當然,這里的時間必須要“準”。目前提供時間戳的一般都是授時中心,時間戳應用在知識產權、原創證明等領域非常有效。
把時間戳證明應用在電子合同上,則要搭配身份認證技術。
3、 電子簽名+實名認證
說到電子簽名、身份認證、電子簽章這些,很多人就搞不清楚。
電子簽名是指“數據電文中以電子形式所含、所附用于識別簽名人身份并表明簽名人認可其中內容的數據”。
身份認證也稱為“身份驗證”或“身份鑒別”,是指在計算機及計算機網絡系統中確認操作者身份的過程,從而確定該用戶是否具有對某種資源的訪問和使用權限
電子簽章是指利用圖像處理技術將電子簽名操作轉化為與紙質文件蓋章操作相同的可視效果,同時利用電子簽名技術保障電子信息的真實性和完整性以及簽名人的不可否認性。
4、 第三方存證:保證公平公正
“自存自證”的情況,證明力并不好,法院也不一定會認定。這一點在互金領域表現特別明顯。目前各地互金領域都出了監管政策,明確要求電子合同必須存于第三方機構,第三方機構要將電子合同報送監管層,以便監管,確保公平公正。
現在,市面上的第三方存證機構很多,比如國內領先的第三方電子合同平臺簽盾,嚴格做到以下三點,充分保證了電子合同的法律效力:
① 權威認證系統:采用國家機構認證技術,確保簽盾電子合同簽署主體真實身份;
② 防篡改技術:采用國際通用哈希值技術固化原始電子文件數據,輕松識別文件是否被篡改;
③ 第三方取時技術:精確記錄簽約時間。
作為全證據鏈電子簽名領先者,簽盾致力于為企業、政府及個人用戶提供安全合規、高效便捷的數智化電子簽名解決方案,已服務了超過100000的用戶,覆蓋30多個行業、超過100個細分領域。